当前位置

首页 > 个人总结 > 技术工作总结 > 农业技术培训总结多篇

农业技术培训总结多篇

推荐人: 来源: 范本屋 阅读: 8.65K 次

农业技术培训总结多篇

【第1篇】2022年农业技术培训项目工作总结

一、项目基本情况

为适应我区农业市场化、产业化快速发展和农业、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20xx年在马山、灌阳、鹿寨、融水、灵川、钟山、田林、宜州、博白、苍梧、西林等11个县(市、)实施农业技术培训工程项目,项目计划安排资金100万元,其中马山、灌阳、鹿寨、融水、钟山、田林各10万元,灵川、宜州、博白、苍梧、西林各8万元,项目计划培训骨干农民XX0人。项目建设内容是:以知识与技能更新、补充、提高为主要内容,以培训先进适用新知识、新技术为重点,如名优珍稀食用菌、名特优新水果、畜牧兽医、名贵花卉,特种动物养殖技术、特种蔬菜栽培、生态沼气池建设及发酵综合利用、紧俏中药材、生态农业综合技术等。通过培训提高骨干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和生产、经营和创新能力,培养支撑区域农业的专业农户和先导农户,带动一方致富。

二、建设项目进展情况

到20xx年底,项目全年培训骨干农民28000人,全面超额完成了计划任务。为加强项目管理,确保项目保质保量按时完成,各县主要采取了下列措施:

一是领导重视,任务落实。各县将农业技术培训项目作为实施“1234610”农村教育培训工程的一个主要内容来抓,农业局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分管副局长为副组长,科教站、农广校、推广站、经作站等业务站为成员的项目领导小组,切实加强领导。各县(市)结合当地实际,制定了项目培训计划,并将计划任务纳入岗位责任的考评内容,建立“有目标、有计划、有措施、有考评”的目标管理机制,将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乡镇和培训人员。

二是精选师资和培训对象。各县(市)都精心挑选了一批长期从事农民教育培训和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有较强责任心和丰富经验且具有中高级农业技术技术职称的业务骨干组成项目的师资队伍。在培训对象确定上,首先做好宣传发动,然后由农民自愿报名,再经村民小组、村民委员会认定确定受训农民名单,进行造册登记,一般选择有一定主导产业生产规模、科技意识较高、在群众中有一定威信的农户作为培训对象。

三是有效整合农村教育资源。各项目县(市)充分发挥县、乡、村,尤其是乡(镇)的作用,充分利用农业院校、农广校、农村职业中学、农技推广培训中心等场地和设施,整合了一大批农村教育培训资源,应用于农民技术培训,为项目的实施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四是按需培训、学用结合。各地在实施农民技术培训项目过程中,紧紧围绕当地主导产业和主推技术,密切结合农业综合开发、农业产业化重大项目建设,从农民群众的需要出发,设臵相关岗位,开展培训工作。培训采取以乡镇集中办班为主,跟踪指导为辅的形式进行,根据农业生产和农时进程,安排各培训班培训课程,先由培训单位派教师进行1—2天面授,再由教辅技术人员指导实践操作,使受训农民学以致用,既掌握技术内容,又能掌握操作技能。有些新技术还通过投影、录像、电视等形式进行培训。博白县实施项目一年时间,共举办大小骨干农民科技培训班152期,受训农民达13680人,发放科技培训资料21000多份,辐射带动农民学习农业科技知识6万多人。

五是加强资金使用管理。各县项目经费主要用于购买、编印教材、教师授课补贴、农民误工补贴等几个方面,都能做到专款专用。

三、项目取得的成效

(一)创新了培训机制。项目的实施,从政府统筹的组织领导体制、财政为主的资金投入体制、农科教结合的农村培训资源整合机制、多形式培训、管理体制、培训与产业结合的跟踪服务制度和“一户带多户”的技术帮扶制等各个方面,进行了进一步探索,初步形了一个比较完善的农民教育培训体系,使我区农民教育培训工作逐步走上了经常化、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的轨道,为进一步农民培训构架了一个坚实的工作平台。

(二)培养了一大批党悟高、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骨干农民。经过培训后的骨干农民对农业科学知识和先进技术都有了更多的认识、理解和掌握,较好地把所学到的科技知识运用到生产实践中,成为当地的重要技术骨干,促进了农村实用技术和科技成果的推广,全面提高农村科技进步水平。融水县怀宝镇骨干农民张玉球,刻苦学习灵芝栽培技术,研制出仿野生灵芝菌,从事灵芝菌种植和灵芝菌的制种销售,年收入达18000多元。他致富不忘群众,积极向群众传授灵芝生产技术,在他的带动下,全镇已有45户成为灵芝生产大户。

目前该镇灵芝生产已有相当的规模,年产值达到110万元。灌阳县通过实施项目全年引进新品种37个,其中粮油作物11个、经济作物26个,推广新技术4项,通过新技术和新品种的引进和推广应用,全县估计新增收入达153.94万元,农业科技成果利用率由XX年的46%提高到46.6%。

(三)发挥了骨干农民的示范带头作用。大多数培训过的骨干农民,在自己家庭生产效益大大提高的同时,还指导、帮助、带领群众学科学、用科学,共同致富,田林县平塘等乡经过对骨干农民进行烤烟生产技术、杂交玉米技术等培训后,通过骨干农民辐射带动,大力发展烤烟-玉米栽培模式,有1002户群众种植烤烟4517亩,同比增加1409亩,收购干烟10216担,同比增加3508担,总产值达400.2万元,同比增加130.2万元,种烟农户仅种烟一项人均收入达790元,同比增收100元。7月份烤烟烘烤即将结束时,他们又在烟地里套种玉米正大619良种2509亩,至10月份收获,平均亩产在500-600斤,改变了过去单一种烟的栽培模式,实现了粮钱双丰收。田林县测算,项目受训农民比末受训农民户均增收1120元以上,人均增收280元,项目直接增收120万元。

(四)项目培训有效地促进了各地产业基地的形成和发展,提升了农业结构调整水平,加快了农业产业化进程,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灵川县通过项目培训构建形成了优质稻产业带、无公害蔬菜产业带、以南方优质梨、桔类为主的优质水果产业带和标准化食用菌产业带等四大优势产业带;博白县通过进行水稻免耕抛秧新技术的培训,使全县采用此项生产技术进行种植的水稻面积达32万亩。按有关部门测算,运用该项技术种植水稻,每亩可节省犁耙田费50元左右,可为农民节省1600万元的耕作费用,降低了水稻生产成本,增加了农民收入,大大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该县通过冬种马铃薯、冬辣椒高产栽培技术培训共种下马铃薯7万亩,冬辣椒2.07万亩。目前,辣椒已上市,每公斤1元,预计每亩产量可达4000公斤,亩产值可达4000元,总产量8280万公斤,总产值可达8280万元。预计马铃薯每亩产量可达XX公斤,总产量1.4亿公斤,每公斤0.8元,每亩产值可达1600元,总产值可达1.12亿元,这两项为农民增加收入1.948亿元。

(五)依托培训班成立农民技术专业协会。以协会的形式组织规模生产、终身技术培训,组织产品加工和流通,将其培植成为培训中心、信息中心、流通中心和农业社会化服务中心。如鹿寨县寨沙镇金袍村农民技术员韦水保,所在村是淮山之村,过去种淮山产量不高,档次低,价格低,经济效益差。韦水保参加了骨干农民培训班后,他进一步掌握了无公害淮山栽培管理新技术,对无公害淮山产业化发展也有了新的认识并付诸行动。一是指导带领群众按无公害的技术种植淮山;二是创建了淮山的“金袍”品牌,对无公害淮山产品进行包装,并且搞起了粗加工;三是牵头成立了淮山产业协会,把学员和群众组织起来,形成了产供销的经营体系。在他的带领下,20xx年该村千多亩的淮山产量高、质量好,客商云集,每公斤价格比往年高0.3—0.4元,仅此一项,全村就增收100多万元。

四、项目存在问题和改进意见

一方面是项目开展不够平衡,同时,项目管理干部队伍和师资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尤其是教师的知识要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而不断更新,培训内容新颖性仍要不断增强。另一方面是在注重抓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同时,也不能放松对农民的农业科学技术培训,应该不断加大农业技术培训项目实施力度,增加投入,加强培训,进一步提高广大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为我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

【第2篇】农业技术培训的工作总结

农业技术培训的工作总结

教学内容的侧重性。不同的专业以及不同的学员,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达到切实提高技能的效果。例如茶叶、柑桔、夏橙、生猪养殖等传统专业,培训学员在长期的实践中摸索了一定的实践经验,但是对于现代绿色无公害的种植及养殖、加工技术以及规模化种植及养殖、农畜产品新型销售方式,这些作为培训的重点,进行了有益的探讨。还有家政服务业,作为技能要求越来越精细的行业,我们以现代家政业的理念和思维培训学员,使他们对家政服务业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并增强操作技能。

教育教学理念与实践以自主学习为主要形式,大力倡导读书活动,读书活动实行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集中学习与自修读书相结合、读书与反思相结合,引导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促进教师的自主成长和提高,研修书目有:《有效教学》、《建设理想的课堂》、《中小学班主任经典案例》、《班主任工作培训读本》。

一、项目基本情况

为适应我区农业市场化、产业化快速发展和农业、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20xx年在马山、灌阳、鹿寨、融水、灵川、钟山、田林、宜州、博白、苍梧、西林等11个县(市、)实施农业技术培训工程项目,项目计划安排资金100万元,其中马山、灌阳、鹿寨、融水、钟山、田林各10万元,灵川、宜州、博白、苍梧、西林各8万元,项目计划培训骨干农民20000人。项目建设内容是:以知识与技能更新、补充、提高为主要内容,以培训先进适用新知识、新技术为重点,如名优珍稀食用菌、名特优新水果、畜牧兽医、名贵花卉,特种动物养殖技术、特种蔬菜栽培、生态沼气池建设及发酵综合利用、紧俏中药材、生态农业综合技术等。通过培训提高骨干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和生产、经营和创新能力,培养支撑区域农业的专业农户和先导农户,带动一方致富。

培训期间,我们穿插安排了下乡集中建档,现场参加培训的各村医,现场进行填表,首先自己为自己建一份健康档案,确保规范、合格后才予以试岗,为各村居民建立健康档案。填表完成后,由培训职员逐人进行检查,对出现的题目进行针对性指导。

二、建设项目进展情况

到20xx年底,项目全年培训骨干农民28000人,全面超额完成了计划任务。为加强项目管理,确保项目保质保量按时完成,各县主要采取了下列措施:

抓好技能鉴定考核。每一期学员,我们都要申请职业鉴定中心进行职业资格等级鉴定考试,这样对每一位学员培训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就是一次检验。

旅游文化节是我们旅游管理学院的大型招牌活动之一,其中的商务礼仪大赛把这次活动推向高潮,全校积极报名参赛选手络绎不绝。此次活动的工作就落在我们分团委各个部门上,我们体育部的部长和干事,就是配合各个部门工作,积极投入到工作中去。此次活动很成功,在全校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在老师和分团委主席、团副的积极带动下,活动取得圆满成功,得到了校领导的大力赞扬!

一是领导重视,任务落实。各县将农业技术培训项目作为实施“1234610”农村教育培训工程的一个主要内容来抓,农业局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分管副局长为副组长,科教站、农广校、推广站、经作站等业务站为成员的项目领导小组,切实加强领导。各县(市)结合当地实际,制定了项目培训计划,并将计划任务纳入岗位责任的考评内容,建立“有目标、有计划、有措施、有考评”的目标管理机制,将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乡镇和培训人员。

二是精选师资和培训对象。各县(市)都精心挑选了一批长期从事农民教育培训和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有较强责任心和丰富经验且具有中高级农业技术技术职称的业务骨干组成项目的师资队伍。在培训对象确定上,首先做好宣传发动,然后由农民自愿报名,再经村民小组、村民委员会认定确定受训农民名单,进行造册登记,一般选择有一定主导产业生产规模、科技意识较高、在群众中有一定威信的农户作为培训对象。

三是有效整合农村教育资源。各项目县(市)充分发挥县、乡、村,尤其是乡(镇)的作用,充分利用农业院校、农广校、农村职业中学、农技推广培训中心等场地和设施,整合了一大批农村教育培训资源,应用于农民技术培训,为项目的实施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分层递进教学法。根据不同层次学生学习水平的差异,确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实行分层施教、分层测试评价。在教学过程中形成一种促进各层次学生不断递进的机制,开发学生潜能,发展个性,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

四是按需培训、学用结合。各地在实施农民技术培训项目过程中,紧紧围绕当地主导产业和主推技术,密切结合农业综合开发、农业产业化重大项目建设,从农民群众的需要出发,设z相关岗位,开展培训工作。培训采取以乡镇集中办班为主,跟踪指导为辅的形式进行,根据农业生产和农时进程,安排各培训班培训课程,先由培训单位派教师进行1—2天面授,再由教辅技术人员指导实践操作,使受训农民学以致用,既掌握技术内容,又能掌握操作技能。有些新技术还通过投影、录像、电视等形式进行培训。博白县实施项目一年时间,共举办大小骨干农民科技培训班152期,受训农民达13680人,发放科技培训资料21000多份,辐射带动农民学习农业科技知识6万多人。

五是加强资金使用管理。各县项目经费主要用于购买、编印教材、教师授课补贴、农民误工补贴等几个方面,都能做到专款专用。

辅导差生做到即要了解后进生,要尊重后进生,对后进生要有信心。思想上不歧视,感情上不厌恶,态度上不粗暴。对后进生的教育采取:低起点,小步子,一点点引导,一步步向前,积小胜为大胜,对学生既要看到希望,对学生每一点进步要及时赏识,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项目取得的成效

工作中,积极围绕医院工作方针、制度,以提高业务能力为前提,以增强理论知识和提高业务技能为基础,努力工作,能较好的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一)创新了培训机制。项目的实施,从国家统筹的组织领导体制、财政为主的资金投入体制、农科教结合的农村培训资源整合机制、多形式培训、管理体制、培训与产业结合的跟踪服务制度和“一户带多户”的技术帮扶制等各个方面,进行了进一步探索,初步形了一个比较完善的农民教育培训体系,使我区农民教育培训工作逐步走上了经常化、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的轨道,为进一步农民培训构架了一个坚实的工作平台。

(二)培养了一大批党悟高、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骨干农民。经过培训后的骨干农民对农业科学知识和先进技术都有了更多的认识、理解和掌握,较好地把所学到的'科技知识运用到生产实践中,成为当地的重要技术骨干,促进了农村实用技术和科技成果的推广,全面提高农村科技进步水平。融水县怀宝镇骨干农民张玉球,刻苦学习灵芝栽培技术,研制出仿野生灵芝菌,从事灵芝菌种植和灵芝菌的制种销售,年收入达18000多元。他致富不忘群众,积极向群众传授灵芝生产技术,在他的带动下,全镇已有45户成为灵芝生产大户。

围绕棉花全程机械化中存在的关键技术问题,安排了新型农用装备的引进、消化、吸收攻关计划,重点支持新型棉种摩擦机、新型多功能植保机械、机采棉堆垛压模机研制开发,为大面积推广机采棉提供技术支撑。

目前该镇灵芝生产已有相当的规模,年产值达到110万元。灌阳县通过实施项目全年引进新品种37个,其中粮油作物11个、经济作物26个,推广新技术4项,通过新技术和新品种的引进和推广应用,全县估计新增收入达153.94万元,农业科技成果利用率由2003年的46%提高到46.6%。

加强项目的申报,积极向上争取经费,规范在研项目的实施与管理,确保渔业科技入户、病害测报、水产品药物残留快速检测等任务类项目按计划、按要求实施完成。

(三)发挥了骨干农民的示范带头作用。大多数培训过的骨干农民,在自己家庭生产效益大大提高的同时,还指导、帮助、带领群众学科学、用科学,共同致富,田林县平塘等乡经过对骨干农民进行烤烟生产技术、杂交玉米技术等培训后,通过骨干农民辐射带动,大力发展烤烟-玉米栽培模式,有1002户群众种植烤烟4517亩,同比增加1409亩,收购干烟10216担,同比增加3508担,总产值达400.2万元,同比增加130.2万元,种烟农户仅种烟一项人均收入达790元,同比增收100元。7月份烤烟烘烤即将结束时,他们又在烟地里套种玉米正大619良种2509亩,至10月份收获,平均亩产在500-600斤,改变了过去单一种烟的栽培模式,实现了粮钱双丰收。田林县测算,项目受训农民比末受训农民户均增收1120元以上,人均增收280元,项目直接增收120万元。

(四)项目培训有效地促进了各地产业基地的形成和发展,提升了农业结构调整水平,加快了农业产业化进程,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灵川县通过项目培训构建形成了优质稻产业带、无公害蔬菜产业带、以南方优质梨、桔类为主的优质水果产业带和标准化食用菌产业带等四大优势产业带;博白县通过进行水稻免耕抛秧新技术的培训,使全县采用此项生产技术进行种植的水稻面积达32万亩。按有关部门测算,运用该项技术种植水稻,每亩可节省犁耙田费50元左右,可为农民节省1600万元的耕作费用,降低了水稻生产成本,增加了农民收入,大大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该县通过冬种马铃薯、冬辣椒高产栽培技术培训共种下马铃薯7万亩,冬辣椒2.07万亩。目前,辣椒已上市,每公斤1元,预计每亩产量可达4000公斤,亩产值可达4000元,总产量8280万公斤,总产值可达8280万元。预计马铃薯每亩产量可达2000公斤,总产量1.4亿公斤,每公斤0.8元,每亩产值可达1600元,总产值可达1.12亿元,这两项为农民增加收入1.948亿元。

(五)依托培训班成立农民技术专业协会。以协会的形式组织规模生产、终身技术培训,组织产品加工和流通,将其培植成为培训中心、信息中心、流通中心和农业社会化服务中心。如鹿寨县寨沙镇金袍村农民技术员韦水保,所在村是淮山之村,过去种淮山产量不高,档次低,价格低,经济效益差。韦水保参加了骨干农民培训班后,他进一步掌握了无公害淮山栽培管理新技术,对无公害淮山产业化发展也有了新的认识并付诸行动。一是指导带领群众按无公害的技术种植淮山;二是创建了淮山的“金袍”品牌,对无公害淮山产品进行包装,并且搞起了粗加工;三是牵头成立了淮山产业协会,把学员和群众组织起来,形成了产供销的经营体系。在他的带领下,20xx年该村千多亩的淮山产量高、质量好,客商云集,每公斤价格比往年高0.3—0.4元,仅此一项,全村就增收100多万元。

四、项目存在问题和改进意见

一方面是项目开展不够平衡,同时,项目管理干部队伍和师资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尤其是教师的知识要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而不断更新,培训内容新颖性仍要不断增强。另一方面是在注重抓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同时,也不能放松对农民的农业科学技术培训,应该不断加大农业技术培训项目实施力度,增加投入,加强培训,进一步提高广大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为我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

【第3篇】农业技术培训项目工作总结

一、项目基本情况

为适应我区农业市场化、产业化快速发展和农业、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20xx年在马山、灌阳、鹿寨、融水、灵川、钟山、田林、宜州、博白、苍梧、西林等11个县(市)实施农业技术培训工程项目,项目计划安排资金100万元,其中马山、灌阳、鹿寨、融水、钟山、田林各10万元,灵川、宜州、博白、苍梧、西林各8万元,项目计划培训骨干农民200人。项目建设内容是:以知识与技能更新、补充、提高为主要内容,以培训先进适用新知识、新技术为重点,如名优珍稀食用菌、名特优新水果、畜牧兽医、名贵花卉,特种动物养殖技术、特种蔬菜栽培、生态沼气池建设及发酵综合利用、紧俏中药材、生态农业综合技术等。通过培训提高骨干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和生产、经营和创新能力,培养支撑区域农业的专业农户和先导农户,带动一方致富。

二、建设项目进展情况

到20xx年底,项目全年培训骨干农民28000人,全面超额完成了计划任务。为加强项目管理,确保项目保质保量按时完成,各县主要采取了下列措施:

一是领导重视,任务落实。各县将农业技术培训项目作为实施“1234610”农村教育培训工程的一个主要内容来抓,农业局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分管副局长为副组长,科教站、农广校、推广站、经作站等业务站为成员的项目领导小组,切实加强领导。各县(市)结合当地实际,制定了项目培训计划,并将计划任务纳入岗位责任的考评内容,建立“有目标、有计划、有措施、有考评”的目标管理机制,将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乡镇和培训人员。

二是精选师资和培训对象。各县(市)都精心挑选了一批长期从事农民教育培训和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有较强责任心和丰富经验且具有中高级农业技术技术职称的业务骨干组成项目的师资队伍。在培训对象确定上,首先做好宣传发动,然后由农民自愿报名,再经村民小组、村民委员会认定确定受训农民名单,进行造册登记,一般选择有一定主导产业生产规模、科技意识较高、在群众中有一定威信的农户作为培训对象。

三是有效整合农村教育资源。各项目县(市)充分发挥县、乡、村,尤其是乡(镇)的作用,充分利用农业院校、农广校、农村职业中学、农技推广培训中心等场地和设施,整合了一大批农村教育培训资源,应用于农民技术培训,为项目的实施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四是按需培训、学用结合。各地在实施农民技术培训项目过程中,紧紧围绕当地主导产业和主推技术,密切结合农业综合开发、农业产业化重大项目建设,从农民群众的需要出发,设臵相关岗位,开展培训工作。培训采取以乡镇集中办班为主,跟踪指导为辅的形式进行,根据农业生产和农时进程,安排各培训班培训课程,先由培训单位派教师进行1—2天面授,再由教辅技术人员指导实践操作,使受训农民学以致用,既掌握技术内容,又能掌握操作技能。有些新技术还通过投影、录像、电视等形式进行培训。博白县实施项目一年时间,共举办大小骨干农民科技培训班152期,受训农民达13680人,发放科技培训资料21000多份,辐射带动农民学习农业科技知识6万多人。

五是加强资金使用管理。各县项目经费主要用于购买、编印教材、教师授课补贴、农民误工补贴等几个方面,都能做到专款专用。

三、项目取得的成效

(一)创新了培训机制。项目的实施,从政府统筹的组织领导体制、财政为主的资金投入体制、农科教结合的农村培训资源整合机制、多形式培训、管理体制、培训与产业结合的跟踪服务制度和“一户带多户”的技术帮扶制等各个方面,进行了进一步探索,初步形了一个比较完善的农民教育培训体系,使我区农民教育培训工作逐步走上了经常化、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的轨道,为进一步农民培训构架了一个坚实的`工作平台。

(二)培养了一大批党悟高、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骨干农民。经过培训后的骨干农民对农业科学知识和先进技术都有了更多的认识、理解和掌握,较好地把所学到的科技知识运用到生产实践中,成为当地的重要技术骨干,促进了农村实用技术和科技成果的推广,全面提高农村科技进步水平。融水县怀宝镇骨干农民张玉球,刻苦学习灵芝栽培技术,研制出仿野生灵芝菌,从事灵芝菌种植和灵芝菌的制种销售,年收入达18000多元。他致富不忘群众,积极向群众传授灵芝生产技术,在他的带动下,全镇已有45户成为灵芝生产大户。目前该镇灵芝生产已有相当的规模,年产值达到110万元。灌阳县通过实施项目全年引进新品种37个,其中粮油作物11个、经济作物26个,推广新技术4项,通过新技术和新品种的引进和推广应用,全县估计新增收入达153.94万元,农业科技成果利用率由xx年的46%提高到46.6%。

(三)发挥了骨干农民的示范带头作用。大多数培训过的骨干农民,在自己家庭生产效益大大提高的同时,还指导、帮助、带领群众学科学、用科学,共同致富,田林县平塘等乡经过对骨干农民进行烤烟生产技术、杂交玉米技术等培训后,通过骨干农民辐射带动,大力发展烤烟—玉米栽培模式,有1002户群众种植烤烟4517亩,同比增加1409亩,收购干烟10216担,同比增加3508担,总产值达400.2万元,同比增加130.2万元,种烟农户仅种烟一项人均收入达790元,同比增收100元。7月份烤烟烘烤即将结束时,他们又在烟地里套种玉米正大619良种2509亩,至10月份收获,平均亩产在500—600斤,改变了过去单一种烟的栽培模式,实现了粮钱双丰收。田林县测算,项目受训农民比末受训农民户均增收1120元以上,人均增收280元,项目直接增收120万元。

(四)项目培训有效地促进了各地产业基地的形成和发展,提升了农业结构调整水平,加快了农业产业化进程,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灵川县通过项目培训构建形成了优质稻产业带、无公害蔬菜产业带、以南方优质梨、桔类为主的优质水果产业带和标准化食用菌产业带等四大优势产业带;博白县通过进行水稻免耕抛秧新技术的培训,使全县采用此项生产技术进行种植的水稻面积达32万亩。按有关部门测算,运用该项技术种植水稻,每亩可节省犁耙田费50元左右,可为农民节省1600万元的耕作费用,降低了水稻生产成本,增加了农民收入,大大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该县通过冬种马铃薯、冬辣椒高产栽培技术培训共种下马铃薯7万亩,冬辣椒2.07万亩。目前,辣椒已上市,每公斤1元,预计每亩产量可达4000公斤,亩产值可达4000元,总产量8280万公斤,总产值可达8280万元。预计马铃薯每亩产量可达xx公斤,总产量1.4亿公斤,每公斤0.8元,每亩产值可达1600元,总产值可达1.12亿元,这两项为农民增加收入1.948亿元。

(五)依托培训班成立农民技术专业协会。以协会的形式组织规模生产、终身技术培训,组织产品加工和流通,将其培植成为培训中心、信息中心、流通中心和农业社会化服务中心。如鹿寨县寨沙镇金袍村农民技术员韦水保,所在村是淮山之村,过去种淮山产量不高,档次低,价格低,经济效益差。韦水保参加了骨干农民培训班后,他进一步掌握了无公害淮山栽培管理新技术,对无公害淮山产业化发展也有了新的认识并付诸行动。

一是指导带领群众按无公害的技术种植淮山。

二是创建了淮山的“金袍”品牌,对无公害淮山产品进行包装,并且搞起了粗加工。

三是牵头成立了淮山产业协会,把学员和群众组织起来,形成了产供销的经营体系。

在他的带领下,20xx年该村千多亩的淮山产量高、质量好,客商云集,每公斤价格比往年高0.3—0.4元,仅此一项,全村就增收100多万元。

四、项目存在问题和改进意见

一方面是项目开展不够平衡,同时,项目管理干部队伍和师资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尤其是教师的知识要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而不断更新,培训内容新颖性仍要不断增强。另一方面是在注重抓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同时,也不能放松对农民的农业科学技术培训,应该不断加大农业技术培训项目实施力度,增加投入,加强培训,进一步提高广大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为我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