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公文 > 工商质监公文 > 农村“山寨食品”频现不免引发群众担忧

农村“山寨食品”频现不免引发群众担忧

推荐人: 来源: 范本屋 阅读: 1.22W 次

农村“山寨食品”频现不免引发群众担忧

农村“山寨食品”频现不免引发群众担忧

  调查发现,部分商家将“雷碧”(雪碧)“王老古”(王老吉)“太白兔奶糖”(大白兔奶糖)等“山寨食品”大量引入农村消费市场,让农村群众防不胜防,引发对食品安全的担忧。以春节期间为例,我县登记备案的乡村小卖部、小超市等均不同程度存在销售“山寨食品”情况。

1.群众鉴别难。部分“山寨食品”的生产企业虽然获得证照,但其在品牌策划、外观设计等方面刻意模仿知名品牌,有的高度相似,让人难以分辨,加上农村群众文化程度普遍偏低,防范意识弱,很容易上当受骗。由于“山寨食品”研发投入少、产品推介零花费,生产加工成本低,价格存在明显优势,在农村市场保有一定销量。趋利的商家与“贪图便宜”的群众共同为“山寨食品”的生产推波助澜,导致部分厂家更加热衷于高仿,不断翻新花样、“推陈出新” ,进一步加大了群众辨别的难度。

2.市场监管难。目前,市场监督管理部门通过专项整治行动,对农村市场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治理,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从长远来看,由于农村居住分散、管理区城面积大,市场监管部门对农村市场监管依然相对薄弱,监管力量不足、手段单一、方式落后、检测水平不高。在没有造成危害人身安全等严重后果的情况下,乡镇执法部门很少启动产品质量检测。如,全县18个乡(镇、社区)共设市场监管分局8个,执法人员27名,但监管覆盖面为133个村(居),“人少面广”导致部分农村消费市场监管存在较大“空白”。

3.调查取证难。农村小卖部、小超市网点较分散,特别是一些商贩趁乡村赶集时售卖假冒伪劣“山寨食品”,“打一枪换一个地方”,进一步加大了追踪调查取证难度。同时,部分项目检测点少,检测耗时长,也增加了证据收集难度。如,我县对某“山寨”重庆小面进行调查,抽样日期为4月24日,6月6日才接到检测结果为不合格的报告,执法人员处置时发现该产品已被商家全部售罄。

推荐阅读

  • 1食品安全工作领导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研讨会上的发言
  • 2新山村“一村一品”基本情况
  • 3用心服务换群众真心满意——争创国家级“群众满意乡镇卫生院”
  • 4“和为贵”工作室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 5切实加强对农村消费市场的治理 确保农村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 6扎根基层 不辱使命 做群众食药安全的守护者
  • 7“功能食品看山西”赵其国院士访谈
  • 8XXX食安办开展食品安全群众满意度调查
  • 9实施“党建+”,增强贫困群众“造血”能力
  • 10基层反映:“线上线下一体化”发展模式下餐饮业食品安全问题亟需引起关注
  • 11基层反映:“地方地理标志”农产品 呈现“申请热、使用冷”窘境
  • 12领导班子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四风”具体表现材料
  • 13基层反映:当前“网上求医”对群众健康财产存在安全隐患亟待引起重视
  • 14基层反映招商引资“签而不落”现象期待重视
  • 15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助农增收
  • 16【贯彻落实】长山镇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系列活动
  • 17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实现山区贫困群众永久脱贫
  • 18“五条措施”编织群众“健康梦”
  • 19农村群众文化调研报告
  • 20农村基层群众文化建设论文
  • 21基层反映《网络食品安全违法行为查处办法》实施以来仍然频现网络订餐安全隐患亟需引起重视
  • 22基层反映“固体饮料”冒充“特医奶粉”事件频发折射特医奶粉监管存在漏洞亟需引起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