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育教学论文 > 高中数学教学论文新版多篇

高中数学教学论文新版多篇

推荐人: 来源: 范本屋 阅读: 3.05W 次

高中数学教学论文新版多篇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论文 篇一

1教师应逐渐转变教学观念,提高自身素质能力

要想使高中数学生活化,首先教师应树立生活化的教学观念,明确数学与实际的联系,在实际的基础上,把握数学教学的内容和方式,从而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教师的观念和理论对于学生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因此,教师应努力提高自身的观念意识,使数学与生活密切结合,使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回归到生活当中。

在当前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努力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数学课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学生的“学”为主,教师只是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生活化的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表达自己的见解,说出自己的想法,促使学生逐渐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生活化的数学教学,需要在数学教学中结合具体的生活实例,这就要求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知识素养,扩大自己的知识量,学习和阅读不同种类的书籍,丰富自己的知识文化内涵,认真观察生活中的事物,把生活中的现象、人物与数学教学相结合,为生活化的数学提供良好的基础。在学习数列极限的概念时,教师可以根据生活实际创设这样的案例,如果一个人距墙壁为2米远,他向着墙壁,第一步走1米,第二步走12米,第三步走14米……以后每一步都是前一步的一半长度,问:这个人何时才能走到墙壁?由于这个问题具有真实性,学生又能够进行操作,学生很感兴趣,让学生进行实际的操作,在过程中体味乐趣,又可以轻松地理解数列极限这个概念。

2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把自己作为课堂的主体,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在课堂中没有时间和机会发表自己的见解,而且长期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会使学生课堂感到枯燥、沉闷,对数学教学逐渐失去兴趣,不利于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的实现。生活化的数学课堂要求教师根据生活中的事例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教学情景,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自于实际生活,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数学课堂中来,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这样一道例题,某制造商制造并出售球型瓶装的某种饮料,瓶子的制造成本是0.8πr2分,其中r是瓶子的半径,单位是厘米。已知每出售1ml的饮料,制造商可获利0.2分,且制造商能制作的瓶子的最大半径为6cm。

(1)瓶子的半径多大时,能使每瓶饮料的利润最大?

(2)瓶子的半径多大时,每瓶的利润的最小?

通过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事例,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使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数学学习中,从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情境教学模式是新课改背景下数学课堂上教师较为常用的一种教学模式,通过在课堂上以情境模拟的方式来展现复杂的数学知识,可以将其变得简单化和趣味化,从而提升课堂教学实效性。

3有效利用教材,加强生活与教学相结合

在数学教学中,教材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教材是教师开展教学的重要依据,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依据,为使数学教学实现生活化,教师应充分利用数学教材,发挥教材的作用。在以往的高中数学教材中,理论知识比较多,教学内容不仅复杂,也比较难理解,而且与实际生活脱离,不利于生活化的教学实践,为此,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加强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数学来源于生活,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生活中的现象开展教学,例如学习概率问题时,教师可以引用实际生活中的彩票中奖等开展教学,使学生对知识更好的理解。随着新课程的改革,教材中出现了许多实际生活的案例以及探究的内容,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部分的内容,结合具体的生活实际,指导学生学习数学理论知识,也利用学过的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有效的促进数学教学的效果。

4结束语

生活化的数学教学实践,把数学知识与实际的生活相结合,使学生更好的掌握数学知识,并能够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于实现高效的数学课堂教学也具有积极的意义。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论文 篇二

摘要:当今我国教育体制改革深入人心,新课标教育方式倡导探究性的教学理念,更加强调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仅仅要对学生单一的传授知识,更需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心理品质等,因此,在高中数学课堂上开展探究式教学方式非常有必要。本文就从多个角度简要概述高中数学课堂中的探究性教学方式,并结合在高中数学课堂中开展探究式教学的模式给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数学教学;探究式;数学思想;新课标

引言

在当今这个高新技术层出不穷和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每个人都应该充实一定量的数学知识来提高自己在社会竞争力。数学课程作为高中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分析处理问题能力和数据处理方式的培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学好数学对于学生来说不仅能够锻炼他们的思维品质,而且为学生将来更加深入的学习提供技术支持,对于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至关重要。

一、高中数学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

传统的高中数学基本上是以:巩固旧知识、学习新概念、讲解例题、模拟测试、试题讲解、期终测试这些模式来开展教学。传统教学方式仅仅侧重于原理定理的证明和新概念的讲授,教师需要对那些应该掌握的知识点进行整合,然后针对这些知识点进行反复的题海战术,进而使学生熟而生巧,最终达到掌握相关知识点的目的。然而整个过程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学习方式,这种以教材和老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一直处在被动学习的状态,虽然为了所谓的考试通过,许多学生埋头苦学,在题海中不能自拔,最终取得了喜人的成绩,但是这种教学方式严重打击学生的求知欲,严重影响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使本来丰富多彩的数学语言变得枯燥无味,使许多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纵使这种方式能在一定程度上促使考试分数的提高,但是学生没能真正了解数学的思想,不能感受到数学语言的美。

二、探究式教学的提出

(一)探究式教学的思想

探究式教学就是在一定程度上摒弃在课堂中老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而是要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实践作用,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使学生更深入的掌握所学的知识点和相关的原理。具体来说就是在高中数学课堂上,教师首先应充分理解需要讲解的知识点及相关定理规律,通过巧妙设计各种各样的探究性活动,让学生深入参加到活动中去,学生在所设的情境中讨论学习,通过联系和分析最终提出问题,然后由老师对提出的问题进行解析,最后得出相关的结论的过程。在整个过程中,不仅需要老师发挥引导性的作用,而且更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实现学生的自主性学习。

(二)探究式教学的模式

如何将实践活动深入到高中数学课堂中去,直接影响着探究式教学的成效。在了解了探究式教学的思想后,我们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深入:

1培养融洽的师生关系

中国历来有“严师出高徒”的说法,但是“严师”在一定程度上必将会产生师生间的隔阂,显然不利于探究式教学的实施。对于学生来说,一位和蔼可亲、知识渊博、谈笑风生的老师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学习兴趣,学生都希望自己的老师能以大哥哥、大姐姐的身份成为自己的朋友,不仅在学习中给予支持和动力,而且在日常生活中能够一起游戏,对他们的未来梦想、生活问题等给予引导和鼓励。只有当师生之间的关系十分融洽之时,教师才能够在实践活动中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使学生更加快乐的投入到实践活动中,在实践活动中快乐探究,快乐学习。

2丰富多彩的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显然已经成为当今教学方式的主流,但是,多媒体教学也存在着许多弊端,由于这种方式轻松了老师的双手,但在很大程度上简化了计算的过程,没有板书的计算过程详细,所以如果多媒体资料文体比较单一,内容只是课本知识的重复,学生的思想很快就会乏力,加上长时间盯着屏幕会造成视觉疲劳,严重影响教学质量。所以老师应该在备课过程中,不仅要有相关的知识点,而且可以运用最新的新闻事件、最火的网络舆论等贯插其中,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此外,对于比较繁琐的概念,老师可以选择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比较新颖的视频资料、搞怪清晰的动画漫画等方式来启发学生的学习;还有就是数学的历史很丰富,通过丰富多彩的历史史料来丰富教学过程也是很有必要的。

3充分运用学校的实验室资源

数学教学还需要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通过充分利用学校的实验室资源,让学生对许多原理进行试验探究,通过得到的数据讨论分析得出相关的原理,这也是探究式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一些定理、原理、数学规律等知识点,其内容是比较枯燥的,许多是很难以理解和接受的,这就需要运用实验的办法来解决。首先,老师应比较针对性的开展相应的实验,选择比较新颖的实验设备,采取新颖的实验过程;其次,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不能为了证实原理的准确性而编造数据,要学会分析所得的数据;最后,学生在分析处理数据的过程中要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经验,最终得出正确的结论,更加深入的理解所学的原理和规律。

三、探究式教学的意义

探究式教学就是将“以老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式转变成“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通过这种探究性教学,真正意义上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一方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培养了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培养他们严谨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有着积极地影响,另一方面强化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深化他们对数学思想的感知。四、结论在高中数学课堂中开展探究式教学对于提高整体数学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努力探索数学之美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实施新课标的今天,老师应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将理论付诸于实践,充分发挥出探究式教学方法的积极作用,使我们的数学课堂更加热情活跃、丰富多彩。

参考文献:

[1]兰琼,新课标下高中数学课堂探究式教学的思考,创新教育[J],2014(4)。

[2]彭建群,高中数学课堂的探究式教学模式应用分析,新课标学习[J],2015(3)。

[3]林生,凸显本质回归本真——高中数学课堂探究式教学面面观,教学月刊中学版[J],2012年第9期。

[4]张琴,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探究,聊城大学专业硕士学位论文[J],2014.4.

[5]毕春花,高中数学课堂探究式教学经验谈,高中数理化[J],2013(20)。

高中数学教学论文 篇三

一、高中数学运用自主学习的特征

高中生正处于认知能力、自我意识较强、个性发展比较完善的阶段。首先,高中生的独立自主性、准确性和持续性都在不断提高。其次,高中阶段的学生都擅长自我评价,对于学习目标和学习进度能够进行有效的自我调整。在学习兴趣和动机上,高中生已经不断地摆脱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并且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已经能够深刻地理解数学学习的意义,准确地评价自身的学习目标和进度,而且一旦制订出学习目标,就不会轻易受外部学习环境的影响。虽然高中生的自主意识在不断的提高,但是对于学习数学也会产生一些困惑,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来逐步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能力。

二、培养学会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

1、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信心

兴趣是促进学生学习进步的最有效的动力,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学习的重要性和趣味性以及数学知识实际应用的意义。

(1)不断钻研数学本身知识,教师可以根据讲解内容,运用生活实际案例进行讲解,选取学生关注度较高的话题进行讨论学习,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例如,在讲解三角函数时,教师就可以问学生,如果不上树能否测量树的高度?等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不断转变教学方式,例如运用多媒体方式教学,有效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3)在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总结后,鼓励学生间进行互动、交流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4)进行分层教学,不同层次的学生制订相应的学习计划,让所有学生都能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的动力和信心,从而促进全体学生参与到学习中。

2、学生自己制订合适的目标

如果是教师为学生制订学习目标,很难细致地考虑到所有学生的实际情况,学生也会由于教师制订的目标过高而造成一定的压力。如果是学生自己进行制订,就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能力,制订出适合自己的目标,也会为了达到而加倍努力。例如,可以让学生自己预计下一次测验的分数,然后再在测验后让学生自己检验是否达到目标,如果达到了就继续制订下一阶段的目标,如果没达到就要认真地分析有哪些影响因素和不足之处。

3、为学生创造探究学习的机会

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可以通过学生间相互讨论、交流www.学习方式和成果来提高。因此,在学生进行阶段性的学习分析、总结时教师要积极地组织学生讨论、交流自己分析得到的见解和自己的探究成果,积极地分享给大家,让其在师生、生生的不断交流中,分享彼此获得的启发和体会。不断地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其自主学习的领域拓展得更广阔。

4、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

自我评价能够促进学生客观地认识自己的不足和优势,教师要积极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对自己每一阶段的学习成果、态度、目标作出客观的总结,积累成功的经验,分析失败的原因,这样有利于学生及时地调节本阶段的学习心态和方式,在提高学生自我监督能力的同时,也提高学习效果,形成好的学习习惯,而良好的学习心态和习惯又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能力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要根据学生每个阶段的实际需要,在教学内容和目标上做出适当的调整,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自主学习的方式也要通过不断的实践、分析、完善,最后总结出最科学、合理的应用方式,也使其在今后的数学教学中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高中数学教学论文 篇四

一、高中数学课堂提问的目的

数学课堂提问是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动力,是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是信息输出与反馈的桥梁,是沟通师生思想认识和产生情感共鸣的纽带,因此教师应充分发挥课堂提问的效能.其目的在于:

1.激发学生根据提问进行积极思考,为学生创造思考和探索问题的条件.在数学的教学过程当中,要体现以学生为主,教师应根据课堂的具体要求,给学生提出问题,给学生思考的方向,让学生的自主学习有的放矢.

2.通过问题的反馈功能,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并对于学生的思维过程进行指导和评价.很多学生往往因为知识网络的不全和思维的局限性,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考虑问题不全面或者解决问题受阻等情况.通过学生对问题解决情况的反馈,及时地优化学生的思考,克服问题的难点,从而让学生对问题的解决进行到底.

3.集中学生注意力,引起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有的学生在数学的课堂教学中,只带嘴和手,缺乏动手操作意识,因而在学习当中,很容易出现听课的疲软.适当地设置问题,让课堂的教学过程丰富多彩,跌宕起伏,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开拓学生思路,启迪智慧,使学生学会良好地构思和有效地表达自己的看法.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各方面的能力和素质.爱看小说的人不一定能写出优秀的作品,只有不断地尝试写作,才能提高自己写作的能力.学生的分析能力、表述能力也同样要在不断的训练当中加以培养.不断地让学生在问题当中学会思考,学会分析,学会表达,才是提问的真正目的所在.

二、实施高中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策略

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采用有效的提问策略,可以使提问成为连接课与课之间和课堂教学各环节之间的纽带,让学生沉浸在对教学内容的积极思考中,保持适当的焦虑水平,在有限的时间里取得最大的课堂效率.因此,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提问就成为提高新课程下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主渠道之一.那么,如何实施高中数学课堂的有效提问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探讨.

1.提问设计要准确清楚.课堂问题要能直观地体现教学想要达到的目的,设计的内容要有针对性地结合教学内容,针对教学的重点、难点,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因此,所设计的问题必须准确、清楚,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适应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切忌含糊不清、模棱两可.教学如果不掌握重点,就不会有真正的教学质量.因此,课堂问题的设计尤为重要.

2.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虽然课堂提问老是由一个或几名学生来直接回答,但提问的目的却是但愿全体学生都介入进来,这也是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所以,必须面向全体学生提出问题.例如,在学了等差数列之后,再学习等比数列,很多学生认为这个问题很简单,此时,可以设计以下问题:(1)等比数列中公比是否可为0?是否可为1?(2)若等比数列的公比大于1,是否该数列必然递增?公比小于1,是否必然递减?(3)判定由等比数列各项的相反数、倒数、平方数分别组成的数列,是否仍为等比数列.(4)等比数列所对应的各点是否平均分布在指数函数的图像上?这几个问题,看上去并不难,每名学生都有想学好数学的愿望,我们应该给他们提供机会.这样,既强化了学生的参与,又做到了反馈和矫正.并且从学生的反馈上,可以透视出学生对等比数列学习的诸多疑问之处,从而促进学生对等比数列学习的理解和把握.

3.提问应采取积极评价.教师在课堂提问中应从积极一面对学生作出评价,保护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从而进一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美国哈佛大学的威廉詹姆斯教授在其《行为管理学》一书中说,同样一个人经充分激励后发挥的能力,相当于未经激励时的3~4倍.可见,“肯定”对学生是多么的重要.在提问后应对回答的学生及时评价,对于回答中的闪光点(哪怕是仅有的一点)应大力鼓励和表扬,即使回答完全错误,也应首先肯定其积极思考,再帮助其分析导致错误的原因.总之,课堂提问是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最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也是师生进行双边活动的重要形式,课堂提问的质量与水平直接影响到数学教学的效果.因此,我们要通过进行有效的课堂问题,让他们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形成终身受用的数学学习能力,为今后走向社会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论文 篇五

【摘要】从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习惯和教会学生自主合作的方法三个方面,提出在高中数学课堂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意识的做法。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堂合作意识培养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3B-0029-02

要在高中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参与到生动、活泼,以及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学习活动中,教师就要想尽办法创造教学情境,把学生被动学习转变为自主学习,使每个学生的个体得到发展,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笔者就如何在高中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意识谈谈以下三点做法。

一、创设教学情境

高中生的责任意识、进取意识和自主合作意识较淡薄,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认真研究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存在问题,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增强学生自主合作的意识。

1、巧设悬念。在数学课堂上,教师采取设悬念的方式增强学生的好奇心,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对有悬念的问题产生神秘感,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以巧设悬念的方式导入新课,避免了平铺直叙之弊,又可收到寓教于趣之效。例如,在讲授“等比数列前N项和”内容之前,教师可以这样导入新课:“根据历史传说记载,国际象棋起源于古印度,据说,有位印度教宗师见国王自负虚浮,决定给他一个教训。他向国王推荐了一种在当时尚无人知晓的游戏,国王对这种新奇的游戏很快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高兴之余,他便问那位宗师想得到什么赏赐。宗师开口说道:‘请您在棋盘上的第一个格子上放1粒麦子,第二个格子上放2粒,第三个格子上放4粒,第四个格子上放8粒……即每一个次序在后的格子中放的麦粒都必须是前一个格子麦粒数目的2倍,直到最后一个格子放满为止,这样我就十分满足了。’国王慷慨地、开心地答应了宗师的请求。”讲完这个故事之后,提问学生:“这位国王能满足宗师的请求吗?”教师通过巧设悬念的方式促使学生,并进行思考,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而且教师也可以顺利导入新课。

2、活动设计。实践活动是知识内容的再现,高中生的思维大多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学习动机往往取决于学习内容是否有趣,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设活动情境,让学生通过手脑并用的方式理解一些简单的知识,使学生在寓教于乐的环境中学习。例如,在“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列举学生日常生活中容易观察的一些现象,如日光灯与天花板、树立的电线杆与墙面。教师可以取出预先准备好的直角梯形泡沫板演示:当把互相平行的一边放在讲台桌面上并转动,观察另一边与桌面的位置给人以平行的感觉,而当把直角腰放在桌面上并转动,观察另一边与桌面给人的印象,要加强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教师还可以用事先准备的木条放在讲台桌上作上述情形的演示。由此可见,教师要对课堂活动内容进行合理设计,让学生在活动情境教学中提高实践能力和培养合作意识。

3、故事引入。实践表明,高中生的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多采用与课本内容有关的有趣的故事来导入新课,也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好方法。例如,在讲授“等差数列”时,教师可以引入高斯的故事。高斯是德国伟大数学家,他在小学读书的时候就显露了超乎常人的数学天赋,教师彪特耐尔布置了一道很繁杂的计算题,就是计算从整数1加到整数100的和是多少。彪特耐尔写完题目,小高斯很快就把答案写出来并交了上去,彪特耐尔一看结果,大吃一惊,小高斯竟然算对了!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小高斯用什么方法在这么短的时间就算对了?他的计算方法与这节课的内容有什么关系?可见,教师运用故事引入的方法创设教学情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主动性。

二、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习惯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学形式较单一,学生极易产生心理压力,在课堂上敢于大胆发言的学生并不多。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建立合作学习的机会,创造有利于学生主动发展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自主探究与合作探究中培养自主合作的习惯,增强自主合作意识。

1、引导学生规范表达。进行合作交流学习时,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小组讨论,用规范的语言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教师要训练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首先,要求学生运用数学的规范语发言和表达;然后,经常在课堂上考查学生对某些概念、定理的理解,要求其有条理地、有顺序地、规范地表达出来。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运用数学规范语言进行自由表达,有效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培养其自主合作的习惯。

2、强调课堂纪律。良好的课堂纪律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重要保证。然而,好说好动是高中生的天性,他们的思想普遍尚未成熟、自控能力较差,在数学课堂上也经常会出现过度的吵闹和争论,影响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必须强调课堂纪律,在一定的组织纪律约束下进行教学,保证学生在自主合作中和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

3、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倾听是一种交际互动,不但要求倾诉者会说,而且要求倾听者会听。学会倾听,(下转第38页)(上接第29页)是要求听别人讲话时要用心、细心。倾听是一种礼貌、是一种能力、一种素质。与人交往就要学会倾听,教师要积极培养学生学会倾听,这不仅对学生的学习有帮助,而且还能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良好习惯。

4、引导学生学会与人对话。在倾听别人发言后,要善于肯定别人的优点,但也要敢于质疑,适当地发出提问,如“你讲的我听不太明白,能不能说得更清楚些?”“如果是这样,那按你的方法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等,引导学生学会与人对话,这有利于提高学生对话水平和探究问题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助于学生养成自主合作的习惯。

三、教会学生自主合作的方法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教育的责任不是教,而是教学生学。”要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师就应做到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精心指导和总结,教会学生自主合作的方法。例如,讲授高一新课标的“三视图”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创设情境,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和自主精神,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和上进心。可以这样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一是电脑演示投影与三视图;二是学生做实验,要求人人动手操作;三是自主活动,学生观察后进行小组合作讨论;四是自我归纳;五是教师作总结。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因此,数学教学要创建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环境,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习惯,教会学生学会自主合作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意识,让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发展个性。

总之,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学习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学习经验。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培养学生自主合作习惯和学会自主合作的方法,加强学生自主合作意识,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和进取精神,促进学生思维、能力、个性全面和谐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施忠良。建新型的数学课堂文化[J]。广西教育,2002(17)

[2]杨光伟,范劲松。对建构数学课堂文化的思考[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4(4)

高中数学教学论文 篇六

摘要:实现数学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结合,这是新课程改革下教学的重要方向。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高中阶段的数学教学中,改变了传统教学枯燥而低效的教学局面,推进了数学教学改革的步伐,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途径。本文结合具体的教学时间从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教学内容的丰富、自学能力与理解水平的提高来展开论述。

关键词:高中数学;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改革

数学是一门较为抽象深奥的学科,以往教学中采用机械的讲解教材知识,并不能激起学生主动的思考与积极的思维,学生只是在被动地参与、机械地记忆,并没有深入地理解这些知识点,相反还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带给学生一系列消极厌倦的情绪与心理,最终使得学生更加厌倦数学学科,彻底失去兴趣。现代信息技术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将其运用于高中阶段的数学教学中,可以改变以往枯燥的的教学氛围、机械的灌输模式,为教学注入生机与活力,使数学教学更加生动活泼,富有生命的活力。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思维更加活跃,自然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这些抽象的知识点,将数学知识真正转化为自身的技能与能力,从而实现学生素养与能力的全面提高。可以说,现在信息技术的加入让高中数学教学变得更加活跃、更加有效。现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对高中数学教学中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浅谈如下几点体会。

一、教学氛围更加愉悦,引导学生快乐学习

正如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以兴趣、情感为代表的非智力因素在学生的智力活动中是不可或缺的,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可以说这直接决定了学生智力认知活动的成败。实现学生由苦学到乐学的转变,开展快乐学习,这正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核心教学理念之一。现代信息技术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与传统的黑板加粉笔的教学有着本质的不同,不再是枯燥而单一的信息输出,而是以图文声像来创设直观生动的情境,将情与境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彻底改变了以往没有情感参与的机械式灌输,其能够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带给学生强烈的感官冲击,这对于学生来说具有莫名的吸引力,更能为学生营造出愉悦而宽松的教学氛围,带给学生更多心理上的自由与精神上的放松,给学生以全新的体验与愉悦的感受,这样才能激起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真正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二、教学内容更加丰富,真正实现开放学习

学习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也就是说我们的学习不能只局限于教材有限的资源、封闭的空间,而是要将学习置于生活这个开放的空间之上,实施开放性学习,这样才能让学生学到更多书本上所没有的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成为新世纪所需要的综合型人才。现代信息技术依托于具有海量资源的互联网,更能突破传统教学中难以逾越的时间与空间上的种种限制,将这些丰富而多样的教学素材重新组合在一起,从而使学生身在教室就可以徜徉于宽广的数学世界。如在学习排列与组合这一内容时,我们就可以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的强大优势改变以往机械的概念讲解,将学生所熟悉的生活现象如体彩、福彩的排列,用计算机真实而生动地再现于课堂,这样既实现了数学的生活化,以学生所熟悉的生活事物与现象来引出抽象而深奥的数学概念,从而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这些概念;同时更能将学生的学习视野引向更宽广的生活,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生活的关系,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将书本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

三、学习方式更灵活,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传统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形式单一,师生互动空间不足,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教师的教学能力与学生的自学能力。现代信息技术具有强烈的人机交互性,可以实现教学的多向互动,真正实现学生富有个性化的学习。如教师可以将重难点知识制作成微课,上传到数学教学资源库中,这样学生就可以在非课堂教学时间来根据自己对相关知识点的实际掌握情况自主选择观看的内容、观看的次数以及观看的速度。这样的学习不再只是局限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时间,也不再是传统教学中的同一节奏、统一标准的一刀切式教学,而正是素质教育所倡导的分层教学、个性化学习的具体体现,从而真正实现了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学生完全可以自由支配自己的学习时间,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学情来展开有目的性与针对性的学习,这样才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实现全体学生不同程度的发展与提高。

四、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理解水平

数学具有非常强的抽象性与系统性,高中阶段的学生虽然思维能力具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阶段,但对于一些较为深奥的知识点理解起来仍具有很大的难度,这是数学学科的本质特征。再加上传统教学以语言的讲解为主,并不能让学生深入本质理解,这也是许多学生数学成绩不好、甚至讨厌数学学科的一个主要原因。现代信息技术不仅具有丰富的数学素材,同时更能将抽象深奥的数学知识点与直观具体的场景与事物结合在一起,化抽象为形象、化深奥为浅显,这样的学习就不再是单纯机械地来讲解知识本身,而是能从知识产生与发展的全过程来帮助学生深入本质去理解,这样学生就不再是机械的背诵定理、套用公式,而是能够可以真正的理解、灵活的运用。如关于图像的平移,我们就可以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的动态演示功能,将图像的移动过程直观而动态地展现出来,这样就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而深刻地认识到平移过程图像的形状与开口方向并没有改变,改变的只是横坐标或纵坐标,从而理解上下平移横坐标不变,纵坐标改变;左右平移纵坐标不变,横坐标改变。这样学生就可以在图像与函数方程式之间互相转换,当在遇到此类问题时自然能够应对自如。

总之,无数的教学实践都证明了现在信息技术的强大优势。但最终现在信息技术的优势能否发挥,发挥到了什么程度,这要取决于教师的教学理念与驾驭水平。因此教师不仅要从思想上重视现代信息技术,加强理论研究,更要树立先进的教学思想与教育理念,用于指导教学实践,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不断摸索、善于总结,这样才能使信息技术成为教师教学致胜的法宝。

参考文献:

[1]沈晓燕。浅析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理科考试研究:高中版,20xx(21).

[2]何庆文。现代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作用。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xx(4).

高中数学教学论文 篇七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如今,高中教师将传授数学知识作为教学的重点,而忽视了数学文化的渗透。数学文化的缺失主要表现在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过于传统、教学内容缺乏创新和拓展、教学评价不够具体等方面,数学文化的缺失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一、高中数学文化在教学过程中的缺失的原因

1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过于传统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通常忽视学生的真正需求,仅仅进行教学内容的传授,将教师作为课堂教学主体,进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导致课堂气氛过于压抑,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教学过程中,缺少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教师不注重数学文化的渗透,严重影响学生创新意识、自主学习意识、团队合作意识的培养,也限制了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提高。

2教学内容缺乏创新和拓展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没有将数学知识和数学文化进行有机融合,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教材中的数学知识不够生动形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又缺乏对教学内容的创新和拓展,使数学知识和数学文化之间没有建立联系,导致学生的数学思想无法得到充分发挥,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数学素质的培养。

3教学评价不够具体

教学评价结果,能够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样能够反映出教师的教学情况。教学评价主要依据是教学目标,通过对教师教学工作的考查、分析和评价,判断教师的教学质量。然而目前教学评价的内容相对简单,很难全面地了解教师的教学情况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对于数学文化的渗透教学评价中也没有体现,不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数学观。

二、高中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的策略

1结合数学教材,创设教学情境

在苏教版高中数学教材中,每个章节开头都会有一个图,章节的引言中还会出现数学家的名言,教师可以利用教材中的数学信息,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注意力,帮助学生了解中国的数学文化,增强学生对于数学学科的喜爱。例如,在讲“钢琴与指数函数”时,教师可以通过优美的钢琴曲引入教学内容,介绍钢琴的高音频率和琴弦长度,建立函数关系y=2x,画出指数函数曲线。学生进行乐曲欣赏的同时,加深了对指数函数的印象,有助于提高指数函数的教学效果。

2在应用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渗透数学文化

数学知识的发展和形成,不仅是一种解题方法,还蕴涵着数学文化的演变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传授数学知识,还应该帮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由来、发展和演变,使学生全面了解并掌握数学知识。例如,在讲“无理数”时,教师可以引入无理数发展史,增强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好奇心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对无理数的特点和性质进行深入探讨。教师还可以通过分组的形式,为学生提供沟通交流的机会,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然后通过反证法和变式训练等方式,强化学生的思维模式,使数学文化得到有效渗透,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3在掌握数学概念的基础上渗透数学文化

数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需要理解数学概念。在高中数学概念教学中,教师要适当地渗透数学概念的内涵、本质和相关的拓展内容。教师可以通过诗词的引入,具体讲解数学概念。例如,在讲“仰角、俯角”时,教师可以引入诗人李白《静夜思》中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通过“举头”代表仰角,“低头”代表俯角,引发学生的思考,促使学生通过诗句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4在课外实践活动中渗透数学文化

数学文化中所包含的精神和内容非常丰富,仅仅通过课堂教学时间进行渗透远远不够。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课外实践活动,使学生充分了解数学文化的内涵。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些关于数学的知识竞赛、论文评比、班级海报等,通过多种多样的活动形式,使学生积累更多的数学文化,提高文化素养,培养数学的逻辑思维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

教师还可以给学生推荐有关数学文化的书籍,组织学生进行阅读,使学生深刻了解数学文化的内涵,拓展学生的数学知识面。综上所述,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并且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论文 篇八

一、研究性学习的含义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不局限于单纯知识的传授,而是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使各方面能力得到广泛提高的一种学习方式。具体是指教师设计一种可以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的学习情境,学生从探索中学会收集信息、分析问题,使自身的探索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得到有效地锻炼,这也正是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目标。研究性学习的学习载体是生活中的各种课题或项目,它是一种学生独立自主地进行研究并获得相应知识的学习方式。

研究性学习与综合课程和学科教学都存在着差别,一方面,它不是活动课程,也不是一般的活动,因为研究性学习并不是由多个学科构成的课程,而且它是由学生自主参与进行科学研究的活动。另一方面,它不是单纯的学科教学,因为研究性学习是一种鼓励学生主动参加实践,如收集资料、选题、调查等,提高自身能力的学习方式,不再只是对学生进行单纯的知识的灌输。通过这种学习方式,学生不仅可以牢固掌握所学知识,还可以学会如何灵活地运用这些知识。

二、高中数学课堂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性

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机械地传授数学的相关知识,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似懂非懂,死记硬背,教与学都围绕成绩展开,以提高教学成绩为宗旨,为学习而学习,忽视了教学的真正意义。研究性学习模式的出现,对高中数学传统教学和学习模式来说可谓是一场深刻的变革,该模式为学生创立了有助于其发挥主体能动性,表现自身创造力的学习情景,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对数学的研究中,独立探索,感受探索过程带来的成功与挫折,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应对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力。由此可见,研究性学习模式是对高中数学的学习是相当必要的,教师的任务不仅仅是继续地传授知识,提高成绩,更重要的是为学生创造一个自由发展、独立探索的平台,引导学生不断提高自身能力,让学生真正体验到学习数学的魅力。

三、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建议

1、重视学生对研究性学习模式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做任何事的基础,没有兴趣,也就谈不上效率。尤其在数学的学习中,高中数学本身就是一门枯燥无味、入门困难的学科,是一门需要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具体实践中的学科,因此,培养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不仅可以使教师的教学事半功倍,还能使学生真正的会学数学,学会数学。传统的教学模式重视对知识的无条件灌输,学生变成被动地接受者,事实上,学生是学习中的主体,是积极的探究者。教师要做的正是扭转局面、改变现状,为学生设计一种吸引学生主动探究的情境,引导学生独立探索,而不是一味地传授已有的知识,使学生体会到探索中的乐趣,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为高中数学的学习增添色彩。

2、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研究性学习方式不仅重视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的培养,还重视学生之间的团队合作能力。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倡导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完成作业,完全忽视学生间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迫在眉睫。在课程设计中,教师可以多为学生设计一些形象有趣、需要团队合作才能完成的小游戏或任务,既有竞争、,又有合作,使学生分组合作、互帮互助,在轻松的氛围中完成任务。学生可以通过合作学习对方的长处、弥补自身的不足,取得高质量的教学成果。

3、提高学生发现问题的敏感度

问题是一切活动的起源,有问题,才有交流,才能进步。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机械地传授问题和答案,忽视了对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事实上,高中数学的学习就是一个发现问题、理解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和情境是共存的。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创造一个存在冲突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产生问题意识,激发学生认识问题的欲望,带着问题去学习理论知识,将理论与问题相结合。

学生为解决问题,就会调动所学的知识和已有的经验,从自己的观点出发真正地理解数学,掌握数学,并实现对数学知识的灵活运用,从中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综上所述,研究性学习模式对高中数学的学习是至关重要的,要想把这种学习方式贯彻实施好,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首先需要教师真正理解研究性学习的含义和重要性,设计一种适合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的情景;其次,教师要提高自身对问题的敏感度,并鼓励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最后,教师要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提高知识素养,以便更好的引导学生提高自身的能力。

高中数学教学论文 篇九

1.参与式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简介

参与式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是在以一定的数学教学理论与数学教学思想为指导的前提下,建立起来的相对稳定的数学教学程序与数学结构框架。是近年来尤其是当下较热门的教学议题之一,是素质教育得以实施的有效途径。在参与式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下,教材、教师和学生,此三者分别作为课堂教学的基础、关键和核心应该充分协调。尤其是教学主体(教师、学生)应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以教材为辅助条件展开素质教育。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可见,比知识本身更重要的是能力。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深入探讨、自主阅读和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以便在传授数学知识的基础之上,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2.我国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现状

当前,学生学习兴趣不浓、教师教学效率低下等不良教学现象是在我国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尤其是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各种不良教学现象尤为明显,教学内容枯燥乏味、课堂气氛压抑沉闷、测评形式死板单一等种种因素直接导致学生对原本丰富有趣的化学内容失去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下降,并最终降低课堂教学效率。综合上述各种弊端可见,学生参与意识薄弱是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和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根本原因。可见,“参与式教学”是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提高的根本保障,是其改革的必然发展方向和终极目标。

3.高中数学参与式课堂教学的具体展开方式

3.1注重情境的创设和学习兴趣的激发。据相关数据表明,学生作为教学的核心,其自觉接纳知识的积极性与其生活环境和知识本身的贴近程度成正比,即知识越贴近生活则越容易被吸收、学习积极性就越高。由此可见,我们应注重情境的创设以便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培养其参与意识。具体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量使用学生感兴趣的和贴近其生活情境的实物或模型引入课堂教学,教学过程丰富多彩、情趣化,通过生活化、大众化并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教学方式传授教学内容,以便使较枯燥的知识生动化、活泼化,并给学生以熟悉感、亲近感,最终诱导学生自主积极地参与教学过程。通过学习,学生发现所学知识与其自身生活环境及与实际问题解决之间的密切联系,以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3.2诱导学生自主探究,加强其获取新知识能力的培养。新课标认为将知识的解释、传授及应用过程应基于实际问题、学生生活经验以其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建立的数学模型之上。在数学领域,总结经验、积累方法、形成概念等都离不开以现有认知体系和数学建模能力为前提的对较抽象的数学知识的本质属性的具化、分类和理解。可见,教师很有必要对学生活动格外关注并以此作参考为其提供感性研究材料,以便促进学生充分利用自身现有知识、能力和经验及个性的思维方式对其进行初步认识和总结归纳,最终达到诱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增强其获取新知识能力的目的。举例来说,我们在讲述“二元二次方程”时,可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一元一次方程”相关知识展开类比、探讨和归纳,由“元”、“次”等基本概念在头脑中自主形成对“二元二次方程”的初步认识,方便学生对后续教学过程中知识的理解、吸收和运用。

3.3引导学生勇敢尝试、积极探索、寻求方法。新课标认为数学教学的本质在于“灵活选取并充分利用恰当的方式解决学生数学问题、完成相关数学任务”。针对此观点和要求,参与式数学课堂教学应将重点侧重于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勇敢尝试、积极参与以便培养学生多侧面思考问题、多角度理解知识的能力。引导学生勇敢尝试,最终推动学生在多种问题解决方案中找出适合自己的合理的解决方案。此外,还应倡导学生积极探索、善于交流,促进自身数学思维能力和数学知识体系的形成和不断完善。

3.4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参与式数学课堂教学之所以与传统教学不同,主要在于对“探索、经历、实践和应用能力”等的关注。可见,在参与式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培养学生对所获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提高其应用能力。与传统教学不同,参与式数学教学应摒弃“纸上谈兵”的应试教育,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提高数学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4.结语

本文以参与式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相关简介和我国国内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普遍现状为切入点对高中数学参与式课堂教学的现实意义和具体展开方式进行了较详细的论述。当然,教学过程的完善绝非靠一次变革和优化就能实现的,教学工作者应不断探讨、不断努力,不断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效率,实现数学教学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