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心得体会 > 读后感 > 怎样让“少”变成“多”?——暑期读《为真学而教——优化课堂的18条建议》有感

怎样让“少”变成“多”?——暑期读《为真学而教——优化课堂的18条建议》有感

推荐人: 来源: 范本屋 阅读: 3.42W 次

怎样让“少”变成“多”?

怎样让“少”变成“多”?——暑期读《为真学而教——优化课堂的18条建议》有感

暑期中研读了冯卫东院长的著作《为真学而教——优化课堂的18条建议》,原以为是一本需要用毅力战胜的枯燥的教育理论书籍,然而初读几章,便离不开眼了,其中的课例耐人寻味,许多教育现象页是我在教学过程中也曾为之感到疑惑的。所以这本原以为需要打持久战的书籍,花了一天功夫遍读完了。

冯院长全书给教师的教学提出了18条建议,每一条针都对课堂的实际现象而提,字字珠玑。对于冯院长在第六条建议下提出的问题“碎问而闪存的能不是惰性知识吗”,我身受触动。特地网上搜索了英国BBC播出的纪录片《中国式教学》,我们的“中国式教育现象”却是广泛地存在着,课堂容量非常“丰富”,教师讲授特别“具体”,学生们都很乖巧的成了课堂中的小绵羊,配合教师完成四十分钟的问与答,我们仍在这种课堂模式下不断的寻找着让课堂容量更饱满的方法。

由此,我不禁想到了我的所谓公开课。我曾经精心准备一堂市级的展示课,内容是五上寓言故事的《揠苗助长》。“寓言”这个词第一次在课本中和孩子正式见面,所以我对这个文本体裁也是卯足了劲儿,查找了许多资料,试图来解释什么是“寓言”。在第一次试教时我花了15分钟时间来和孩子弄清楚什么是“寓言”,孩子的反应非常顺畅,我和孩子的问答配合几乎可以用“对答如流”来形容,以至于我在心底暗自窃喜“设计对了!”课毕,当时指导我备课的主任毫不留情地告诉我“你花了三分之一堂课的宝贵时间,和孩子搞懂一个他们已经熟知的问题。”我顿时傻了眼,课堂效果很好啊,孩子的反应很热烈啊,这样的课堂难道不活泼吗?现在再回想起来,为当时的愚钝感到惭愧,一堂热热闹闹的、孩子对答如流的课堂,究竟引发了孩子多少思考呢?孩子那一堂课有所得吗?我回到家,拿出录音笔听听我这次的试教的过程,作为一个第三者再聆听这节课的时候,真是引人发笑,43分钟的时间里,尽是我的声音,大段的讲述、琐碎的提问、迫不及待地抢达,让坐在下面的51个孩子“失了声”。拿出教案数一数,我提出的问题竟然多达19个,想删也无从下手,总感觉少了哪个问题,我这场戏就接不上了。“戏”,确实,这堂课就像我精心设计好了剧本,孩子只是充当了我的演员,我把剧情设计好了,把自己的台词设计好了,甚至把孩子的台词也设计好了。如此多的提问,削弱了课堂的内容确定性,背的滚瓜烂熟的台词让作为课堂主导者的我不知道自己要教和在教什么,“失之琐碎,浅表思维,碎问碎答,缺乏勾连,游离文本······”。冯院长文章中提到“碎问似乎成了满贯课堂现象趋于减少的‘改课’新背景下许多人共同的新宠”,我也不落俗套的成了这一些人之一。怎样才能通过“少”的问题,引发孩子“多”地思考呢?如何才能将提问进行整合,怎样提出提纲挈领的、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高质量的问题?思前想后,还必须从研读文本出发,打破一贯教学的老思路,重新针对教学目标,制定切实有效的,能引起真正思考的问题。最终,我确定了这样几个中心问题“你读过哪些寓言?寓言有什么样的特点?”“你能简单的概括这则寓言故事吗?”“你能再读读文字,揣摩揣摩农夫的心情,试着演一演吗?”“你的生活中有类似‘揠苗助长’的事情吗?”伴随四个大问题,我把整课教学分为四个板块“寓言激趣,发现特点”“初读课文,了解大意”“再度课文,品味文字”“课堂延伸,链接生活”。问题少了,我的思路也许清晰了不少,心里有了数,上课的时候也不用眼睛盯在教案上挪不开了。教案经过重新整合,在实施的时候最明显改变就是课堂有了更多的留白,但这时候我不害怕这片刻的“冷场”了,孩子的生长拔节本就是静悄悄的。

回忆以前的自己,执教一堂公开课的时候,总是把课件完善了又完善,过渡语修改复修改,板书设计再设计……问题却不敢提大的,提出一堆琐碎的简单的。于是乎,虽然我给孩子准备的很“多”,但实际上孩子的得到却少之又少。课堂看上去师生互动频繁,氛围融洽,教师的语言似乎也是精彩纷呈,热热闹闹的一堂公开课,自我感觉良好。这便是课堂的“外在美”了吧。

曾听过蔡宏圣主任的报告,他说:“教师语言诙谐、过程流畅、课件精美等外在美的课,不是真正的好课,通过学生思考充分展现学科内在魅力的课才值得去追求。”醍醐灌顶,原来,自己一直在追求课堂的“外在美”,却忽视了“内在美”——就是让学生充分思考,去感悟去表达的过程。

什么才是一堂真正的好课?我想,应该是一堂给学生充分思考感悟的课堂,真正让学生学有所获的课堂,用最简洁凝练的提问辅助孩子深入理解,让学生感受语言魅力的课堂。在此基础上,再去追求课件的精美,语言的精彩,过程的流畅。这样,同时具备“内在美”和“外在美”的课堂,才是一堂真正的好课。

热点阅读

  • 1《算法——程序的“灵魂”》观课感
  • 2导之有方,学之有成——小论“引导自学”型课堂之“引导”
  • 3师者——为党而“生”
  • 4多媒体”的衬托让课堂更“高效——多媒体技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 52020观看“灯塔大课堂”第十一课——榜样讲党课心得感悟多篇
  • 6《关于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的意见》——支部书记讲党课
  • 72020观看《新课堂——同心战“疫”特别节目》有感作文多篇
  • 8观看《新课堂——同心战“疫”特别节目》心得体会多篇
  • 92020《新课堂——同心战“疫”特别节目》观后感多篇
  • 10破“茧”成蝶 落地生“金” ——双辽市项目建设步入发展“快车道”
  • 11做一个幸福的教育人——读《我为教育而来》有感
  • 12发扬“亮剑”精神、做“四个绝对”坚强勇士——读《亮剑》有感
  • 13环保与责任——“品读好书、共筑师魂”读《寂静的春天》有感
  • 15“师者”与“传道者”——读《人类简史》后感
  • 16吴承恩的“神话社会” ——《西游记》读后感
  • 17高效课堂“津门有约”之——课堂锦标赛
  • 18珍惜幸福生活为梦想而努力——读《卖火柴的小女孩》有感
  • 19破“疫”前行 让党旗高扬 ——《“战役”一线党旗红》专题片观后感
  • 20课堂教学改革——“先学后教、精讲重练”“双新”主题活动总结
  • 20变形记读后感(精彩多篇)
  • 推荐阅读

  • 1强化课堂读思训练 展课堂教学风采——《海上日出》教学案例
  • 2我把青春献给你——我的三尺讲台——读《荔枝蜜》有感
  • 3精准发力,乘势而为 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而努力——《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
  • 4“思维+表达”导向型体系教学模式设计——《法律逻辑学》QQ群课堂教学回顾
  • 5青春演讲稿——“少年中国”的“少年运动”
  • 6教学手记——也说《伶官传序》的“论证”
  • 7“音乐知识——6/8拍”微课教学设计
  • 8新版2020《新课堂——同心战“疫”特别节目》观后感多篇
  • 9“时代新人说———对话战疫英雄”思政课观后感作文多篇
  • 10《智慧、尊重,让教育回归本真》——谈《教育的细节》有感
  • 11迎难而上, “疫”网情深——网课教学心得体会
  • 122020关于《新课堂——同心战“疫”特别节目》观后感多篇
  • 13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主体”
  • 14让德有力量——“德”与“道”
  • 15谱一首真诚的教育之歌——读《非常教师》有感
  • 16教室——放飞梦想的地方——有感《第56号教室奇迹》
  • 17“花骨朵”的绽放——“后进生”转化心得体会
  • 18让教室像家一样温暖——读《第56号教室》有感
  • 19《T.E.T.教师效能训练》读后感——学会“积极聆听”
  • 20学党史 守“三心”——读《中国共产党简史》有感
  • 21高中教师收看《新课堂——同心战“疫”特别节目》观后感作文2020
  • 22《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课堂教学反思